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启用域名:www.fuxs2.com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175)

作者: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8:4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先婚后爱 成长 布衣生活 科举

  他亲自帮苏信白擦洗过身体,把累得抬不起手的夫郎抱在怀里,伺候他吃饭。
  苏信白反对无效,只能红着脸一口一口吃饭。
  两人关系突飞猛进后,这小院的正房,是越来越没有下人立足的地方了。
  祝经诚捡苏信白最爱吃的菜,乐此不疲地投喂,晚上吃多了容易积食,两人吃了个半饱,他便放下筷子。
  “二房那边,夫人不用再操心了,交给我来处理。”
  苏信白环着祝经诚的肩膀,嗯了一声。
  “我本来就不爱管这个。”
  “我知道,府里有些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怕你给他们找麻烦,他们也配?”祝经诚吻着苏信白的耳廓。
  “信白的时间多么金贵,哪能浪费在他们身上?”
  苏信白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放心。
  “你当心一些,不好办就算了,万一你出门他们给你使绊子怎么办,我在家顶多听几句烦心话。”
  祝经诚笑了,“小笨蛋。”
  “你、你说谁笨呢?”苏信白惊讶到睁大眼睛。
  二十多年了,他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用这个字评价自己。
  祝经诚哄他,“我说什么了吗?信白听错了吧。”
  苏信白严肃地看着他,在祝经诚眼里,就像只应该千娇万宠的小猫。
  他没忍住,又吻了上去,苏信白呜呜了几声,忘了兴师问罪的事。
  ……
  秋华年经苏信白提醒后,决定主动上折子,把算学书献给皇帝。
  要给皇帝献礼,光送本书显然不够,秋华年来到庄子上,想看看丙七和丙八兄弟俩研究的手推犁怎么样了。
  春日渐深,午间的时候,阳光照在身上,已有热意。
  秋华年穿着窃蓝色的单衣,步行在庄子地头,佃户们早就熟悉了这位时不时来庄子上的主人,打过招呼,继续干活。
  棉花苗早就移栽完了,缓苗期也差不多结束,一株株棉苗长势喜人,已经可以预料秋天丰收的场景。
  秋华年在木家兄弟承包的两亩地旁找到他们。
  这地是两家承包的地多的人家分出来的,丙七丙八是秋华年亲自送来的,又会木匠手艺,和佃户们相处的很好。
  秋华年来时,两人正在地头试验单人手推犁。
  “秋乡君,您来了?”
  “今日无事,过来看看,手推犁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能用了,再稍微打磨一下,就能出最终图纸了。”
  秋华年接过手推犁,亲自试了试。
  木家兄弟融合了机关技术,改进了秋华年之前做的原型,让它推动起来更省力,犁头也没有那么容易损坏了。
  秋华年的力气也可以轻松用它破开土壤,翻松土地。
  比起传统的单犁,既省时又省力。
  更难得的是,它的用料并没有增加,除了工艺复杂一点,不会造成额外的支出。
  “太好了,你们这几天加紧一点,把最终成品和图纸弄好,我回头一起敬献给圣上,说不定还能给你们讨个赏。”
  丙七和丙八兄弟对视一眼,干劲满满。
  之前在宫里,他们一直做给贵人们取乐的玩意儿,做好便不得见,虽然手艺高超,却没什么自豪感。
  如今出了宫,做起农人们实实在在用得上的东西,在一声声感谢与夸赞里,渐渐找到了自我。
  秋华年问,“快到吃午饭时候了,你们是回家吃,还是已经带了?”
  木家兄弟还未回答,卫栎提着个篮子过来了。
  看见秋华年,卫栎不好意思地问好。
  “栎哥儿和卫婆婆身体不好,我们帮他们种地,他们帮我们做饭。”
  卫栎打开篮子,里面装了四个玉米面烧饼,一碗野菜,两个煮熟的鸡蛋,还有一小盆高粱粥。
  丙七接过篮子,取出里面的东西,“谢谢栎哥儿了,太阳越来越毒了,回头我给你做把伞。”
  卫栎连连摆手推辞,丙八笑着冲兄长使了个眼色。
  “我哥的手艺,做伞信手拈来,回头做好了给你送去。”
  卫栎只能应下。
  饭送到了,卫栎打算离开,空着的碗筷和篮子一起等木家兄弟晚上送回去。
  秋华年和他一起往回走。
  路上秋华年关心地问卫栎,“这些日子在庄子上住得惯吗?”
  “住得惯的,比起我在外面逃命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天上的日子了。”
  “那就好,你好好休养身体,缺什么可以来找我。”
  卫栎主动提到,“乡君,我是识字的,也会一点丹青,庄子上的农事,我可以记下来整理给你,方便你修编农书。”
  秋华年闻言高兴,“太好了,我正愁没法时时来庄子上看庄稼呢。”
  他当即说,“我回头和老邓头吩咐一下,再叫人给你送来笔墨纸砚,以后你就全权负责记录庄稼涨势和生长问题。”
  卫栎眉眼染上笑意,乖巧点头。
  无论是读书还是绘画,他都曾打心眼里排斥着,因为父亲请老师教他,不过是希望借此攀上高枝。
  但现在,他接受了这一切,与过去的自己重新拥抱在了一起。
  冥冥之中,他感觉到,漳县的卫家很快将不再是他噩梦中无法逃脱的场景。
  卫栎勾起唇角,脚步轻快起来。
  他下意识回头,背后蓝天碧野,一望无际,一丛丛野花在田野间盛开。
  远处丙七拿起他烙得有些焦的玉米面烧饼,大大地咬了一口。
  ……
  等丙七和丙八把单人手推犁彻底完善好,齐民书坊也印出了第一批《算学浅要·方程》。
  秋华年取了十二瓶库存的蚝油,连带六本新书、单人手推犁的图纸和样品一起,用乡君的令牌请官驿护送进京。
  与献礼一起呈交的奏折是秋华年自己写的,杜云瑟帮忙润色了一下,免得有不得体的地方,被人挑错。
  不到十日,献礼便被官驿快马送入京中,折子也摆在了元化帝案头。
  这是大太监温幸专门挑出来的,他知道,关于杜云瑟的东西,圣上会感兴趣。
  下午时候,元化帝翻到了秋华年的折子。
  “朕封的这个乡君,倒是没有白封。”
  “陛下?”
  “传旨下去,乡君秋氏著书、研制农具有功,赏银百两,玉如意一对,贡药十盒。宫中所出二工匠各赏银十两。”
  “把秋氏献上的农具送到皇庄,交由太子负责。”
  “算学之书送到御书库,令二皇子率领御书库官员研读,朕要看到他以此为基础,编出一本实用的书来。”
  元化帝话音落下,坐在外间的执笔太监已经开始起草圣旨。
  这个旨意传出去,又是一群有心人摸不着头脑。
  太子自从解除软禁,一直是一副醉心农事的模样,每日都往返于皇庄。无论是不是装的,至少让他负责农具说得过去。
  可二皇子嘉泓漪,是一位公认的最像陛下的武人皇子,在朝中的支持者多为武将或勋贵。
  陛下让二皇子负责御书库,到底是还在冷落他,还是想为二皇子培育文臣势力?


第83章 花露
  元化帝的圣旨来到襄平府时,四月已过了大半。
  秋华年换上乡君吉服接旨,回头夜深人静时,和杜云瑟吐槽。
  “我还以为圣上赏赐都是以金作单位的呢。”
  杜云瑟笑笑,“赏银赏金是有礼部定例的,就算是王公贵族,也得不到几次金赏。不过其他赏赐之物,全看陛下心情。”
  秋华年想到那十盒品质上佳的贡药,稍微满意了一些。
  贡药加上玉如意,价值也在千两以上了,有了它们,秋华年能不用买名贵药材一直吃到明年殿试。
  可惜丙七和丙八兄弟并没有额外赏赐,只有一人十两银子。
  因为他们曾经是宫里的匠人,被元化帝赐下去,帮秋华年做事是本职,只有赏而无功。
  秋华年把元化帝的赏银全部交给木家兄弟,自己又各添了五两。不多给,是因为数额不能越过皇帝。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 的原帖:
    我不信嘴里一口粮食都省不出来,老师攒不下钱学生还不能吗?老师是拿着学生的钱去仗义疏财了吗?粮食就算只攒了一点托人带回去家里人就不会都快饿死了,这理由太牵强,难道皇帝还管你往家里送口粮吗?干脆说在外过的忘乎所以了家人是什么,外面混不下去了想起来了? 游客2025-11-02回复
  • 想知道杜大去外头游学都不给家里捎东西吗?他老师不是大儒吗,吃的地方远不带敢带,那布匹之类的东西呢?不好托人捎钱其它东西是一点也没有吗?家里消息是一点都不关注吗家里人都快饿死了都,这些文案看不出文里是怎么处理的? 游客2025-11-02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 的原帖:
    身份极端不对等,受没享过一点好处,在皇宫尽是些黑暗记忆最后还因为攻要继续待那过一辈子,攻栽跟头了发现受没那么好拿捏终于迂回给人一点选择的余地,非常难吃的cp,不写更好一点 游客2025-10-29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2025-10-29回复
  • 感情戏有点尬,种田日常还行。书荒可看 游客2025-08-30回复
  • 好看!!!特别好看!年度好文 游客2025-08-29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2025-07-18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虽然我也觉得省不下钱寄回来有些牵强,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能合理,如果不能接受这个原因的宝还是莫强求,放过自己。后面提了他恩师虽有盛名,但是两袖清风,有些闲钱也会仗义疏财,拿去帮助别人;然后文里提到他跟随恩师学习也不是单苦读,受还腹诽说攻是在荒野求生之类的话;还有一个就是比较后面的话,是攻在父亲去世赶回去的时候,其实打算留下,但是他母亲以
    游客 的原帖:
    但是他母亲以死相逼希望攻继续跟着老师研学,出人头地。攻一开始踏上读书的道路就是因为他父亲执意带他去考了,结果一鸣惊人,所以他父亲也非常希望攻跟着老师走,光宗耀祖,所以他母亲也算是承她丈夫的遗志,逼着攻继续读下去。而且攻离开的时候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又要跟着老师学习,又要学赚钱还是蛮难的吧。其实后文提到攻也曾想过没有离开的幻景,会不会他
    游客 的原帖:
    会不会他父母亲不会死,他就这么一点点地考上去,然后和受相遇相知相爱,他和受、还有家人,就这样平淡相守一生。以上就是原文背景,能接受的宝可以继续读下去,不能的宝就叉掉下一本啦~ 游客2025-07-09回复
总: 14 页/135 条评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