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启用域名:www.fuxs2.com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390)

作者: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8:4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先婚后爱 成长 布衣生活 科举

  有奶霜做自发热无污染天然手炉,秋华年怀里暖乎乎地一路来到厨房,闻着让人浑身毛孔都舒畅起来的饭香,在鱼大娘、银川等人惊讶的目光中要了一块上好的五花三层猪肉。
  杜云瑟有事和秋华年说,从前面提前回来,没有在正房看见人,一问才知道自家夫郎正在厨房大展身手。
  看下人们的表情,一个比一个震惊,但说又不敢说,劝又不敢劝,只好自个怀疑人生。
  当初他们一家还在杜家村时,每日的饭都是秋华年亲手做的,有时候田里忙,中午来不及回家,就在早上多做一些方便储存携带的食物带到田头吃。
  秋华年做菜的手艺极好,在村里独树一帜,每次都能引来其他人的艳羡,杜云瑟很喜欢那种感觉。
  后来为了到书院读书,他们举家搬到了府城,秋华年有了新的事情忙,做饭的事便交给了旁人,但秋华年还是会经常教金婆子做一些新奇的美食,有时也会自己动手。
  再后来到了京城,杜云瑟高中状元步入官场,秋华年的生意越铺越大,还要忙庄子上的棉花、甜菜与果树苗,时间越来越紧张,再也没有亲自去厨房做过饭。
  难怪这批后来从京城采买以及天津府官邸自带的下人会有如此反应。
  杜云瑟轻笑,索性脱下身上的官袍外衣,换了件半新不旧的衣裳,自己去厨房寻人。
  他到厨房时,秋华年刚把肥美的五花肉熬出一层油脂,肉片在滚烫的油水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渐渐染上焦褐色,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杜云瑟进来后,其他人自觉退下,厨房里只剩下他们二人。
  秋华年看见杜云瑟挑了下眉,用长筷子夹出一片油脂熬得差不多的腌肉,“啊,张嘴。”
  杜云瑟顺从地张开嘴巴,接受投喂。
  “怎么样?”
  “许久未吃过了,华哥儿的手艺还是像过去一样好。”
  秋华年给自己也夹了一片,小口吹了几下送入嘴里。
  “是吧,我就记得它好吃,多做一些装进坛子里,回头九九和春生从学校回家休息时给他们也尝尝。”
  说到春生,秋华年没忍住笑起来,“春生开学之前还说自己要留在学府和朋友们一起生活,半个月回来一趟就够了,现在却连五日一次的休沐都嫌少呢。”
  春生开学前后的变化很经典,从古至今许多学生都是这样,放假想学校,上学想回家。不过他转变得这么极端,除了想家之外,还有别的原因。
  “原若也算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了,我之前只觉得他文静秀气,看起来温吞,实则很聪明也很有主意,实在没想到他竟是个小哥儿。”
  天津府新学开学后不久,学子们正式入驻校舍之前,原葭正式向秋华年揭开了他们姐弟二人维护了十二年的秘密。
  原若的父亲在他尚未出生时便去世了,母亲又在生他时难产而亡。为了保住父亲的遗产,避免银钱被叔伯们全部搜刮走,姐姐原葭隐瞒了刚出生的孩子的真实性别,一直对外谎称他是男子。
  这个谎言一撒就是许多年,开始时原葭怕叔伯发现真相随意摆布他们姐弟,后来原葭又觉得男子的身份更自由,不希望弟弟遭人非议,所以一直没有说出真相。
  直到天津府新学创立,原葭看到了女子与哥儿不再受到莫名的束缚,仿佛天生就低人一等的希望,才在和原若商量之后,决定把他对外的性别改回来。
  两家人相识已久,交情匪浅,秋华年等人听了原家姐弟的故事,都既感慨又替曾经的他们心酸。
  只有和原若青梅竹马长大的春生闹起了别扭,这些日子对原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气他隐瞒自己。
  平日里两人只要有空闲,见了面几乎一直黏在一处,但现在原若给春生说十句话,春生竟一句都不回,自顾自地生着气。
  秋华年和九九有心说春生几句,反而是原若拒绝了大人的帮忙,想要自己解决他和春生之间的问题。
  “我听说春生到现在还是在躲着原若走,算了,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慢慢来吧,多经历一些事就长大了。”
  秋华年搅动着大铁锅里的腌肉,指挥杜云瑟帮忙把另一个灶台上高温蒸过杀了菌的坛子取过来。
  “对了,你今天回来得早,是不是有什么事?”
  杜云瑟撩起衣袖,用厚布垫手把大蒸屉里的坛子搬过来,自然地给秋华年打着下手。
  “南洋传来最新战报,安南大捷,吴深已率大军攻破安南首都,擒获了安南王室。”


第243章 天意侯
  这确实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秋华年眼睛一亮,“生擒住安南国王了吗?”
  杜云瑟摇头,“我朝大军进攻安南王都之际,安南国王想携带宠姬弃城逃跑,事情败露后,安南军队自行大乱,国王已丧生于乱军之中。”
  秋华年听了安南国王的离谱操作,忍不住咋舌。一国之君在敌人兵临城下时悄悄带宠姬出逃,最后被反噬而死,实在怨不得别的。
  “这下安南要怎么办?是扶持听话的国王,还是直接设立都护府?”
  原本吴深率军从西南边境进攻安南,是为了与从海上发兵的太平侯形成合力,帮助占城夺回被安南占领的失地。
  不料大裕军队的强度和吴深的战力对安南来说过于降维打击,只花了短短几个月,竟把安南王都都攻破了。
  “看过战报的大臣们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设立安南都护府,将安南变为大裕的藩属国,派官员过去与安南国王共同治理安南。”
  这个方案有些激进,不过秋华年觉得有可行性。安南过去就屡次骚扰大裕边境城镇,欺压南洋小国,南洋地理位置重要,大裕想发展航海事业,必须先把它收拾服了,否则迟早会因此遭受损失。
  “还有一种呢?”
  杜云瑟说,“废除安南王室,将安南并入大裕国土,重新划分州府县,完全由大裕治理。”
  “……”秋华年一时无言。
  不是,怎么第二个还要更激进,原来第一个方案才是保守派?
  “陛下是什么想法?”
  “自然是想选第二种。”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是每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帝王都无法拒绝的功绩。
  新开辟一大片国土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难以估量,后续的治安和管理更是难上加难,但现在的裕朝有足够的实力不虚这些问题。
  “史籍有载,安南在千年前曾是华夏之地,如今让它重新为我朝天子所统御,是在收复失地,于情于法皆有迹可循。”
  秋华年一时不知该怎么评价这正气凛然的理由,“这是云瑟你说的?”
  “这是新任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黄铉的原言。”
  秋华年张了下嘴,哭笑不得。
  黄铉此人能力出众,本事不小,是昭新帝登基后亲手提拔的阁老。秋华年与他不熟,只知道黄铉的政见一直非常稳重保守,经常会对杜云瑟和秋华年的一些创新措施提出异议。
  有这样一个没有私心但时常唱反调的“政敌”并不是坏事,托他的福,秋华年和杜云瑟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以人为镜便是如此。
  连黄铉这样的纯血保守派,都对开疆拓土抱有如此大的热情,别人就更不用说了,难怪两种方案一个比一个激进。
  虽然爱好和平,海纳百川,但华夏从来不是软包子和老好人,无论哪个时空,哪条历史线上,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武德充沛,从骨子里散发着战斗民族的气息。
  秋华年突然想起在现代时看过的一个段子——
  欧美的政客在竞选时常常把削减军费作为一个卖点,但在华夏你要是喊这个口号,一定会被群众骂成卖国贼。
  从来没有人嫌自家军费开支太多,只恨不能开众筹多造三四五六七八艘航母,最好每省都有一个,称霸蓝星,哦不对,是带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反抗霸权主义。
  从古至今,这些质朴的热血与气势从未变过。
  秋华年耸了下肩,看来安南重新变成大裕的一个州势在必行了,认真算下来,他这个因农术封爵的齐黍县主也在里面出了不少力。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 的原帖:
    我不信嘴里一口粮食都省不出来,老师攒不下钱学生还不能吗?老师是拿着学生的钱去仗义疏财了吗?粮食就算只攒了一点托人带回去家里人就不会都快饿死了,这理由太牵强,难道皇帝还管你往家里送口粮吗?干脆说在外过的忘乎所以了家人是什么,外面混不下去了想起来了? 游客2025-11-02回复
  • 想知道杜大去外头游学都不给家里捎东西吗?他老师不是大儒吗,吃的地方远不带敢带,那布匹之类的东西呢?不好托人捎钱其它东西是一点也没有吗?家里消息是一点都不关注吗家里人都快饿死了都,这些文案看不出文里是怎么处理的? 游客2025-11-02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 的原帖:
    身份极端不对等,受没享过一点好处,在皇宫尽是些黑暗记忆最后还因为攻要继续待那过一辈子,攻栽跟头了发现受没那么好拿捏终于迂回给人一点选择的余地,非常难吃的cp,不写更好一点 游客2025-10-29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2025-10-29回复
  • 感情戏有点尬,种田日常还行。书荒可看 游客2025-08-30回复
  • 好看!!!特别好看!年度好文 游客2025-08-29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2025-07-18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虽然我也觉得省不下钱寄回来有些牵强,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能合理,如果不能接受这个原因的宝还是莫强求,放过自己。后面提了他恩师虽有盛名,但是两袖清风,有些闲钱也会仗义疏财,拿去帮助别人;然后文里提到他跟随恩师学习也不是单苦读,受还腹诽说攻是在荒野求生之类的话;还有一个就是比较后面的话,是攻在父亲去世赶回去的时候,其实打算留下,但是他母亲以
    游客 的原帖:
    但是他母亲以死相逼希望攻继续跟着老师研学,出人头地。攻一开始踏上读书的道路就是因为他父亲执意带他去考了,结果一鸣惊人,所以他父亲也非常希望攻跟着老师走,光宗耀祖,所以他母亲也算是承她丈夫的遗志,逼着攻继续读下去。而且攻离开的时候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又要跟着老师学习,又要学赚钱还是蛮难的吧。其实后文提到攻也曾想过没有离开的幻景,会不会他
    游客 的原帖:
    会不会他父母亲不会死,他就这么一点点地考上去,然后和受相遇相知相爱,他和受、还有家人,就这样平淡相守一生。以上就是原文背景,能接受的宝可以继续读下去,不能的宝就叉掉下一本啦~ 游客2025-07-09回复
总: 14 页/135 条评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