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启用域名:www.fuxs2.com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244)

作者: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8:4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先婚后爱 成长 布衣生活 科举

  他让星觅去外面,邀请十六上了马车,十六默不作声地坐在车角,秋华年的眼睛不停往面具上瞟。
  “……”
  十六沉默了一下,抬手把面具取下来了。
  秋华年觉得这样顺眼多了,笑了起来。
  马车一路驶入宅子,下车之时十六重新戴上面具,秋华年让下人们各自去忙各自的事。
  把书信交给杜云瑟后,十六与秋华年一起在宅子里走了一段路。
  “杜云瑟已中会元,殿试应在一甲之中,授官之后,你便要在京中生活了。”
  秋华年愣了一下后笑道,“是啊,以后在京中生活,十六你可以常来串门,九九和春生都很想你呢。”
  “你……”十六停顿了一下,最终什么都没说。
  时近傍晚,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两人一路穿过夹道和主院,来到西边的玉竹院里的侧门前。
  临出门前,十六突然转头看他。
  夕阳有些晃眼,那一瞬间十六眼中复杂的情绪让秋华年下意识屏住呼吸。
  克制、不忍、悲伤、怜惜……
  秋华年有些恍惚,这些似乎都不该是十六应该有的情绪。
  下一秒,十六已经转过头去,飞快离开了宅子。
  秋华年眉头不自觉皱起,他从不相信错觉,也不会自欺欺人地装傻忽视不对劲的细节。
  一定有什么问题,他心想。
  然而十六摆明了不想多说,秋华年暂时找不到了解真相的突破口。
  除了十六,另一个上门拜访的人是太平侯,与十六不同,他是直接大摇大摆来敲门的。
  太平侯被元化帝赐名为康忠,并未随康贵妃的本姓,他有些做事的手腕,封侯以来,被元化帝派出去办了不少差事,俨然是位有圣眷的实权侯爷。
  康忠上门,理由是问秋华年特制清凉油做得怎么样了。
  秋华年本来都忘了这事,没想到正主直接上门来问,只好花些心思,正好缓解一下殿试前的紧张心情。
  康忠的症状和晕船不一样,是下船之后的晕陆地,也可以叫做晕动后遗症。
  不过一般人下船后感到头晕恶心,短则持续一两天,长则持续半个月,康忠却断断续续的一年多了还没好。
  这是因为作为疍民,他此前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摇晃的海船上度过的,陆地对他而言反而很陌生。
  “侯爷之前怎么治这病?”秋华年问。
  “太医院开了四物汤和杞菊地黄丸,犯病了就吃一剂。”
  秋华年点头,他算是久病成良医,因为自己天天吃药,所以对中医产生了兴趣,穿越来这两三年读了不少医书,知道这两剂药都是对症的。
  而清凉油也是对症的,把它抹在太阳穴上,可以有效治疗眩晕和恶心,“万金油”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秋华年想了一下,让康忠把他之前用的清凉油拿出来。
  东西确实是秋记六陈出品,不过去年秋冬以后,清凉油的销量大幅下降,秋华年就再没怎么做过,铺子里只剩一些旧货。
  康忠手里的清凉油还是去年夏天的批次,虽然并未失效,但毕竟没加成熟的化学药剂,效果肯定没有刚做出来的好。
  秋华年索性买了原材料,在京城动手做了一批出来,让康忠试试新的是不是效果更好些。
  康忠拿去后,过了两天再次上门,拿了一大堆价格高昂的礼物。
  除了各色宫绸,还有一大堆珍贵的珠宝,圆润明亮的大珍珠就有足足一斛。
  “乡君不必客气,本侯如今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光是元化帝和康贵妃源源不断给予的赏赐,就能堆满几个大库房了。
  秋华年不动声色地磨了磨牙,糟糕,被炫富了。
  康忠坐下笑着说道,“这清凉油真是好东西,当初在海上要是有它,不知能少吃多少苦头。乡君的方子好好留着,日后有大用处呢。”
  秋华年看了眼杜云瑟,总觉得康忠似乎话里有话。
  但康忠只是又讲了下京城哪家的海鱼好吃,哪家的珍珠货真,便告辞离开了,临走前还说改日要请他们去吃海津镇的顶级鱼鲜。
  康忠离开后,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起回到后堂。
  “太平侯今日话里话外都在提海港,是我的错觉吗?”
  杜云瑟摇了摇头,“朝廷有意新设海港。”
  “新设海港?”秋华年眼睛一亮。
  裕朝目前只允许福州一带的几个港口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秋华年一直想了解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却没有机会。
  “新海港会在哪里?”
  杜云瑟展开一幅京畿及附近地区的简易地图,端详片刻后,在一处地方指了指。
  “太子已知晓要新设海港,却不确定具体位置,从太平侯的话中看,应当是在这里。”
  杜云瑟指的正是海津镇。
  秋华年愣了一下后意识到,这块地差不多是现代的天津嘛。
  天津作为大城市是较为年轻的,这块地区设立行政机构,最早是南宋时期的直沽寨,元朝改为海津镇,明朝永乐时期才设立天津卫,后来陆续增加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清朝时三卫合一,正式成为天津府。
  如今的裕朝,那个位于“三会海口”在另一个时空无比繁华的天津,还只是一个以海鲜闻名附近地区的小镇。
  康忠为什么要给杜云瑟和太子透露海津镇建港之事,秋华年没有多纠结,这不是他负责的领域,他的关注点在海港本身上。
  如果海津镇以后有外国商船来往,他能办的事情就多了。
  蚝油、清凉油和许多还没做出来的东西可以卖出去大赚一笔,还能搜寻海外的机械、器具、植物种子。
  他馋土豆很久了!
  杜云瑟见秋华年对兴建海港如此重视,忍不住问道,“华哥儿可有独到见解?”
  秋华年于是拉着杜云瑟说了一堆有的没的,从寻找新粮食作物,讲到居安思危,讲到自鸣钟和步枪,大炮和鸦片,吧嗒吧嗒到最后,连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来了一句。
  “……”
  秋华年和杜云瑟对视,眨了眨眼。
  “咳咳。你就当是我做梦梦见的,遇见老神仙听见的,突发奇想瞎想的……随便想个理由好啦。”
  杜云瑟失笑摇头,很快神色变得正经。
  “华哥儿说的我都记下了,但今日之言除我以外,华哥儿切莫对任何人提及。”
  秋华年连连点头,“我知道,如果不是遇到你,这些话我只会带进棺材里。”
  杜云瑟屈指刮了下他的鼻尖,“华哥儿年纪轻轻,不要做不祥之语。”
  秋华年笑道,“是人都会死……不过我会陪你到长命百岁的。”
  杜云瑟将秋华年揽入怀中,深深吸了口气,有些怕怀里的人下一刻就随风飞走。
  他早就察觉到华哥儿身上有许多奇异之处,这是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他也一直在帮忙掩饰。
  对他来说,秋华年是自己的夫郎,是自己此生认定的人,便足够了。
  他会紧紧站在他身边,永远陪伴他,保护他。
  杜云瑟垂眸深思,华哥儿说的这些东西,乍一听天方夜谭,细想却不无道理,他要好好捋一捋,厘清其中的利害关系,想到能落到实处的策略……
  ……
  时间过得飞快,十几日一晃而过,三月十八日这天,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的殿试终于要开始了。
  杜云瑟提前一日禁了荤食和有味道的食物,仔细沐浴洁发,刚到戌时便上床睡觉,很快便呼吸平稳起来。
  睡在另一边的秋华年却无法入眠,也不敢翻身吵到杜云瑟,只能静静地握着他的手,在月光中端详杜云瑟年轻英俊的脸,渐渐有了困意。
  就这样到了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一直紧张地注意着时间的柏泉将主家唤醒,很快,前院和内院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杜云瑟今日要穿的衣服早就熨好挂在一旁了,是举人定例的青色圆领袍,衬得杜云瑟身姿挺拔,仪态万方。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杜云湖眉头皱了又松,松了又皱,无法下定决心,他当了半辈子老实儿子,还从没和长辈扯过谎
    这是他的媳妇,炕上是他的小哥儿,作为一个男人,他要给他们的小家撑起一片天。
    撑了半天儿子快饿死了,还不反抗
    游客 的原帖:
    “柚哥儿特别瘦弱,快三岁了连路都走不稳,他奶奶不给他吃的,我上次偷偷看见榴花嫂子抱着柚哥儿哭。”
    一个父亲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父母虐待自己孩子也真的够孝的 游客2025-11-12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 的原帖:
    我不信嘴里一口粮食都省不出来,老师攒不下钱学生还不能吗?老师是拿着学生的钱去仗义疏财了吗?粮食就算只攒了一点托人带回去家里人就不会都快饿死了,这理由太牵强,难道皇帝还管你往家里送口粮吗?干脆说在外过的忘乎所以了家人是什么,外面混不下去了想起来了?
    游客 的原帖:
    吃老师的喝老师的还拿老师的钱省出来寄回家,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游客2025-11-12回复
  • 吴深琢磨了一下,认为自己找到了原因,觉得有必要为好友说几句公道话,“嫂子,云瑟的恩师文先生为官清廉,家里没什么钱,云瑟跟着他过得很清贫,连折扇都舍不得用,想买本书还得帮人抄书攒钱,有次——”
    楼下说攻为什么不给家里送钱,说攻想攒钱肯定能攒起来。没有在别人家里寄人篱下过的可能不懂,在别人家家里吃别人的花别人的,难道还要拿别人的钱攒起来
    游客 的原帖:
    而且攻的老师是清官,两袖清风的清,做清官的人都有点古板,可能攻出去做点生意他老师不允许,他家本来就养着攻了,攻出去赚钱等下有心编排一下说老师苛待他,他老师的名声怎么办? 游客2025-11-12回复
  • 吴深琢磨了一下,认为自己找到了原因,觉得有必要为好友说几句公道话,“嫂子,云瑟的恩师文先生为官清廉,家里没什么钱,云瑟跟着他过得很清贫,连折扇都舍不得用,想买本书还得帮人抄书攒钱,有次——”
    楼下说攻为什么不给家里送钱,说攻想攒钱肯定能攒起来。没有在别人家里寄人篱下过的可能不懂,在别人家家里吃别人的花别人的,难道还要拿别人的钱攒起来 游客2025-11-12回复
  • 杜云湖眉头皱了又松,松了又皱,无法下定决心,他当了半辈子老实儿子,还从没和长辈扯过谎
    这是他的媳妇,炕上是他的小哥儿,作为一个男人,他要给他们的小家撑起一片天。
    撑了半天儿子快饿死了,还不反抗 游客2025-11-12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 的原帖:
    我不信嘴里一口粮食都省不出来,老师攒不下钱学生还不能吗?老师是拿着学生的钱去仗义疏财了吗?粮食就算只攒了一点托人带回去家里人就不会都快饿死了,这理由太牵强,难道皇帝还管你往家里送口粮吗?干脆说在外过的忘乎所以了家人是什么,外面混不下去了想起来了? 游客2025-11-02回复
  • 想知道杜大去外头游学都不给家里捎东西吗?他老师不是大儒吗,吃的地方远不带敢带,那布匹之类的东西呢?不好托人捎钱其它东西是一点也没有吗?家里消息是一点都不关注吗家里人都快饿死了都,这些文案看不出文里是怎么处理的? 游客2025-11-02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 的原帖:
    身份极端不对等,受没享过一点好处,在皇宫尽是些黑暗记忆最后还因为攻要继续待那过一辈子,攻栽跟头了发现受没那么好拿捏终于迂回给人一点选择的余地,非常难吃的cp,不写更好一点 游客2025-10-29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2025-10-29回复
总: 14 页/140 条评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