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启用域名:www.fuxs2.com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255)

作者: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8:4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先婚后爱 成长 布衣生活 科举

  “你怎么不好好在家休养,直接出城了?”
  苏信白拢了拢身上的夹缎斗篷,“在屋里闷太久了,今日天气好想出城走一走。”
  秋华年挑眉,“不是专门来接我的?”
  苏信白像是对秋华年腰上的玉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祝经诚笑了一下,熟练地帮夫郎解围。
  “小狸奴已经会笑了,还会跟着人声转头呢,可惜外面风大不能把他抱来,华年什么时候来看孩子,信白等了好久了。”
  秋华年笑了声,“我也早就把给小狸奴的礼准备好了,你们把拜干亲的仪式准备了吗?”
  祝经诚见秋华年主动提这个,脸上笑意愈甚。
  “早就准备好了,不光是我们,连我爷爷奶奶都隔几日催一遍呢。”
  这绝不是虚话,从杜云瑟考中会元的消息传回来时,祝家上下便已欣喜若狂了,后面快马送来杜云瑟状元及第的喜讯,祝家老爷子更是高兴地喝了一整坛酒。
  二十一岁的状元郎,亘古未闻的连中六元,这样的人中龙凤在微末时被他们祝家发现,一路结下情谊,怎能不叫人兴奋喜悦呢!
  祝老爷子喝醉之际,拉着最得意的嫡长孙的手絮絮叨叨。
  “我们祝家起家几代,一路成了辽州的大商族,本以为已无机缘再进一步,不想出了你这样优秀的子孙,又娶了二品大员家的嫡子,还与连中六元的新贵交好……”
  “经诚,你的造化绝不只在辽州,说不准有朝一日,能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手脚!”
  ……
  秋华年和杜云瑟与出城迎接的友人们一一打过招呼,大家一直期待着他们归来,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
  不过他们也知道秋华年和杜云瑟旅途劳顿,所以浅浅聊了几句后,便让他们先回家休息,改日再上门拜访。
  于是一群人便跟上状元的车队,浩浩荡荡返回襄平府。
  护送他们的京军的首领请示过后,将状元及第、钦点翰林的大木牌举在最前方,另有两人敲锣打鼓。
  让军队护送状元回乡,还随身携带仪仗,本身就有彰显皇威的意思,到了地方不打出来,好像显得对皇帝有意见似的,这在古代可不是能开玩笑的。
  秋华年听着车外的锣鼓声,轻轻揭起车帘,车队靠近了襄平府城,进了城门后,其他人先各自回家了,无数听见动静的百姓汇聚过来,站在宽敞的街道两侧围观。
  有些识字的,给周围的人讲解什么叫“状元及第”,什么叫“钦点翰林”,人群中不时爆发一阵阵惊呼声。
  欢呼声、喝彩声、祈祷声混合在一起,在四月初的襄平府城上方飘荡。
  举着大红木牌的车队像一柄劈开水流的利剑,穿过越来越多的人群,人们在前方自动避开,又在末尾自动收束,源源不绝地跟着状元郎的车队,一直到他们回到自家宅邸。
  以乌达为首的一众下人早已在宅子门口迎接,看见他们过来,忙点燃了一大串几百响的大红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凌空响起,久久不绝,空气中飘荡着喜庆的硝烟味。
  “恭迎老爷乡君回府!恭喜老爷得中状元!”
  秋华年笑了笑,让大家先都进去。
  灵雀提前烧好了洗漱的热水,金婆子和木棉阿叔做了一大桌子菜,全在蒸屉上热着。
  秋华年和杜云瑟先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正房里洗漱并换了衣裳,接着出来在花厅吃饭。
  “把菜端上来,你们就下去吧,柏泉和星觅跟着我们出去两个多月,你们两家肯定都想孩子了。”
  乌达和灵雀夫妻还有木棉确实想孩子了,也有许多话想从孩子口中打听,谢过恩后便下去了。
  孟圆菱主动开口道,“华哥儿,你走的这两个多月梅花清膏卖得特别好,加上蚝油还有其他小吃的收益,净赚了五百多两银子呢!”
  秋华年估算了一下,离京前一日他们办了烧尾宴,知名的戏班子最后是通过主动上门来的太平侯康忠的人脉找来的,一场宴会前前后后算下来,总共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这样他手中就剩下六七百两银子,加上离开前留在家里的五百两,以及秋记六陈新赚的五百多两,家里的总储蓄为一千七百两银子。
  这个钱带到京中去,只要别主动烧钱,至少够宽宽裕裕地花一半年的。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这次探亲之后,京城的秋记六陈的生意该办起来了。
  孟圆菱说完了生意,云成也大致说了说学业上的事情。
  再过一个月,到了端午节前后就是新一届的院试,云成已经报名,打算考秀才试试,按杜云瑟的判断云成这次应当可以顺利通过。
  十七岁的秀才放在农家来说绝对称得上天才。
  接下来便轮到了九九,秋华年离开的这两个多月,九九负责管家,把家里诸事收拾得井井有条,还跟着祝娴和苏信瑶她们去参加了几次花宴。
  九九正在身体抽条的年纪,两个多月不见,感觉长高了一截。秋华年看着十一二岁出落得亭亭玉立的九九,心中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
  九九说完话后,秋华年等着春生的“长篇大论”。
  结果春生嘴巴动了动,像是有心事一般,竟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说话。


第130章 八字
  秋华年看向九九,无声地问春生怎么了。
  九九比春生大三岁,在两位兄长不在的日子里自觉担任起家长的角色,她一向心细如发,自然发现了春生的问题。
  “是原若已经好几日没有上学堂了。”
  秋华年微微皱眉,“有让人去打听一下吗?”
  “我让金婆子去舒家问了下,如棠和福霞说原葭姐姐家中有事告了假,也有好几日没来给她们上课了。”
  原葭是如棠的老师,后来黄大娘认了魏福霞当干女儿,原葭的学生便成了两个小姑娘。
  “那就是正常请假了?”
  春生却急急开口,“不是的,我知道肯定不是!”
  秋华年给他倒了杯金桔蜜糖饮,“不着急,慢慢说。”杜云瑟也看了过来。
  “原若是兄长中了状元的消息传来的第二日开始不来学堂的。当时学堂里所有人都来恭喜我,原若被挤在外面,好像有点不高兴,我就邀请他第二日放学来家里玩,他也答应了,结果第二日开始他连学堂都不来了。”
  九九道,“我还让人去原葭和原若租住的宅子瞧了瞧,怎么叫门都没人应,不知道人去了哪里。”
  秋华年点头,这确实有些奇怪。
  如果家中有事第二日要走,原若不会在前一天答应春生来玩。原葭是一个非常守诺重礼的人,对弟弟的管教很严格,就算是突发急事,也肯定会托人来说一声,不会直接爽约。
  秋华年看了眼杜云瑟,杜云瑟点头道,“稍后我去写帖子,请提刑按察使帮忙查一查。”
  在裕朝管制体系中,提刑按察使相当于市公安局的局长,以杜云瑟状元郎的身份,只需要一张帖子,就可以请动他办事了。
  襄平府前任提刑按察使疑似三皇子晋王的人,为拐子案团伙提供庇护,事发之后畏罪自尽,把所有线索断在了自己身上。
  新上任的提刑按察使对前任的下场心有戚戚,收到把前任提刑按察使送上黄泉路的杜状元的帖子,立即组织人手去查,将前因后果捋了个清楚,第二日一早,就派下属官吏上门说明情况。
  “大人和乡君不必担忧,二位问的原家姐弟,现在仍在襄平府,不过换了个地方居住。”
  “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换地方?”
  官吏把查到的原因说出来,“原家姐弟的父亲曾是襄平府下属一县的主簿,暴雨天清修水渠时不慎溺亡了,县令念着他的功劳,重金抚恤了遗属,然而原葭姑娘的母亲还是郁结于心,几个月后生产时难产而亡。”
  “原葭姑娘有几个堂叔伯,在她父母双亡后想要接她和刚出生的弟弟去自己家,其实就是打那笔抚恤银子的主意,原葭姑娘心里有主意,一直没有答应。”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 的原帖:
    我不信嘴里一口粮食都省不出来,老师攒不下钱学生还不能吗?老师是拿着学生的钱去仗义疏财了吗?粮食就算只攒了一点托人带回去家里人就不会都快饿死了,这理由太牵强,难道皇帝还管你往家里送口粮吗?干脆说在外过的忘乎所以了家人是什么,外面混不下去了想起来了? 游客2025-11-02回复
  • 想知道杜大去外头游学都不给家里捎东西吗?他老师不是大儒吗,吃的地方远不带敢带,那布匹之类的东西呢?不好托人捎钱其它东西是一点也没有吗?家里消息是一点都不关注吗家里人都快饿死了都,这些文案看不出文里是怎么处理的? 游客2025-11-02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 的原帖:
    身份极端不对等,受没享过一点好处,在皇宫尽是些黑暗记忆最后还因为攻要继续待那过一辈子,攻栽跟头了发现受没那么好拿捏终于迂回给人一点选择的余地,非常难吃的cp,不写更好一点 游客2025-10-29回复
  • 小舅舅梅望舒和嘉泓渊的cp不好磕 游客2025-10-29回复
  • 感情戏有点尬,种田日常还行。书荒可看 游客2025-08-30回复
  • 好看!!!特别好看!年度好文 游客2025-08-29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老师性子如闲云野鹤,不喜攀交,也不懂如何积攒钱财,还时常仗义疏财,手里从没有过能在京中买一座宅子的银钱。”杜云瑟语气有些微妙,“如今住的这座一进小院,还是二十二年前他考中状元时圣上赏的。”
      状元赏赐里照常论是没有宅子的,但文晖阳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时,直接开口问当时刚登基第一次开恩科的元化帝自己能不能背着包裹直 游客2025-07-18回复
  • 目前看到的,攻不给家里寄钱这点,后面虽然有解释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我不信他一点也省不出,还有守孝这事,古代都是以孝治国,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把守孝时间弄短,清朝都不敢,大臣可以不守孝那是要皇帝开口夺情,这还不能是小官,离大谱
    游客 的原帖:
    对啊,都和将军儿子做朋友了,恩师也是大人物,不可能没点儿赚钱的法子
    游客 的原帖:
    虽然我也觉得省不下钱寄回来有些牵强,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能合理,如果不能接受这个原因的宝还是莫强求,放过自己。后面提了他恩师虽有盛名,但是两袖清风,有些闲钱也会仗义疏财,拿去帮助别人;然后文里提到他跟随恩师学习也不是单苦读,受还腹诽说攻是在荒野求生之类的话;还有一个就是比较后面的话,是攻在父亲去世赶回去的时候,其实打算留下,但是他母亲以
    游客 的原帖:
    但是他母亲以死相逼希望攻继续跟着老师研学,出人头地。攻一开始踏上读书的道路就是因为他父亲执意带他去考了,结果一鸣惊人,所以他父亲也非常希望攻跟着老师走,光宗耀祖,所以他母亲也算是承她丈夫的遗志,逼着攻继续读下去。而且攻离开的时候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又要跟着老师学习,又要学赚钱还是蛮难的吧。其实后文提到攻也曾想过没有离开的幻景,会不会他
    游客 的原帖:
    会不会他父母亲不会死,他就这么一点点地考上去,然后和受相遇相知相爱,他和受、还有家人,就这样平淡相守一生。以上就是原文背景,能接受的宝可以继续读下去,不能的宝就叉掉下一本啦~ 游客2025-07-09回复
总: 14 页/135 条评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